Q&A 如何在醫療體系中消弭HIV污名
印度首間愛滋病診所創辦人Ishwar Gilada醫生和Devex談到治療HIV感染者時,說道:「我無法保證我所有,甚至一半的醫護同仁不帶有歧視。」
截至2019年,估計共有三千八百萬人感染HIV。HIV可透過血液、精液、陰道分泌物傳染;女性感染者若未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,也可能經由懷孕、生產、哺乳傳染給寶寶。HIV不會透過日常接觸、唾液、尿液、眼淚、鼻涕或汗水而傳染。
Gilada醫生表示,雖然醫療人員都知道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有限,但實際上他卻看過醫療照護人員對HIV感染者帶著歧視和偏見。這樣的態度可能會影響感染者所受照護的品質。
Gilada醫生也表示,教育程度高、資歷好的人通常帶有最深的歧視。他說:「以這樣來看的話,在醫療環境中,醫生、護理師、技術人員會比社會上其他的人帶有更深的歧視。」他認為根深蒂固的態度反而掩蓋過這些專業人士對病毒的正確了解。
Gilada醫生和Devex說明這樣的污名從何而來,他又如何在醫療情境中處理這個問題。
囿於篇幅長度及為求內文清晰通暢,訪談內容經編輯處理。
就你的經驗來看,在醫療體系中,HIV污名及對感染者歧視的情況是否存在?
我們不保證所有的醫療工作人員都真的那麼關懷體貼。有些人以投入奉獻的態度選擇了這個職業,有些人則是被家庭所迫……我不是新冠病毒的專家,但如果患有新冠病毒患者來找我,作為一名醫師我有責任提供治療。我會戴上口罩和防護面罩保護自己,但我絕不會將他們拒於門外。每個職業都有其必然的風險,例如機師要承擔飛行意外的風險,但他們了解這是工作的一部份。醫生也必須了解,一旦他們宣示了醫師誓詞後,就必須一視同仁治療所有病患。醫生不能因為個人的偏見而選擇要治療哪位病患。除非沒有必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術,才能拒絕治療特定病患。
您覺得為什麼就算在醫療體系中,這類的污名和歧視仍存在?
有時候,醫療照護人員雖然了解HIV的傳染途徑及治療方式,但還是對感染者帶有一定的偏見。事實上,有些感染者從來都沒有從事特別危險的行為,純粹就是不幸地被感染。很多時候,帶有偏見的醫護人員就跟感染者一樣,可能因為同樣的生活型態而有機會感染HIV。我們告訴醫生還有任何醫護人員,如果你是感染者,你想獲得怎樣的照護,那就該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感染者。我們告訴他們必須設身處地為感染者設想……
現在,HIV已經很容易處理了。沒有人應該因為感染HIV而死去,可以擁有很充實圓滿的人生。我認為他們甚至活得比沒有感染HIV的人更好,因為感染者固定要去看醫生、定期要回診;醫生會檢查他們的肝臟、腎臟、心臟等功能。如果你歧視HIV感染者,這完全是人為迫害。
對於醫療照護機構該如何消弭醫護人員對HIV/愛滋病的歧視及污名,您有什麼建議?
對我個人來說,身為治療HIV/愛滋病的醫師,我會刻意與HIV患者握手或擁抱,讓機構中的同事及同儕了解HIV並不會透過接觸或擁抱而傳染。
我在進行訓練課程時,也會特別提及我從事HIV照護工作已長達35年,且沒有受到感染,因為相較於其他疾病,醫生與病患間傳染愛滋病的機會非常小。舉新冠病毒為例,醫護人員必須戴口罩、防護面罩和手套才能安全地為病患進行檢查。但就HIV來說,沒有戴口罩或手套進行檢查也很安全。這樣講就非常清楚了。
在我的診所中,我也雇用HIV感染者。這位員工和我一起工作15年了,我喝的茶都是她泡的。所有來的人都知道她是感染者。只要大家知道這個醫生雇用了感染者,對這個疾病就會有所了解,也有助打擊任何錯誤觀念。
有些人一旦知道自己是感染者後就會辭職或把公司停掉,怕自己會對別人造成危險。我告訴我的病患:「你不需要告訴(任何人)你感染了HIV……」自願辭職或停掉公司,反而會進一步造成更多污名及歧視。感染HIV不需要做什麼特別的預防措施。如果不需要這樣做,也就不必特別告訴其他人你是感染者。我和同事在這個議題上有很多辯論。
對於在醫療產業的從業人員如何推動、提供HIV感染者有品質的照顧,您有什麼呼籲?
可以透過有隱私的環境提供有品質的照護,像我們在這裡提供的一樣。我們提供全面的HIV照護,包含諮商、檢測、各類諮詢、檢查、較低價格的藥物。這類的做法稱為「正向區隔」(positive discrimination)。我們為感染者提供的照顧,可說比其他地方為非感染者提供的更好。
再來是將HIV照護融入現有的照護。
最後,我們(在醫療表格上)不應該寫「血清檢測陽性」或「病患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」……因為親友可能在看病患資料時,會發現她/他的感染者身分。有些感染者也不希望帶著HIV的標籤,所以我們建議在感染者面前,將藥物分裝到沒有貼標籤的盒子中,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感染者的家人對他產生歧視。
我也告訴他們「不要帶著我的名片;不要帶著有我名字的處方」。在HIV的領域執業這麼久,大家看到我的名字就知道我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專家。我會開兩種不同的處方:一種有我的全名,另一種處方只會有我的名、不會有我的姓,這樣別人就不會知道。為了避免歧視,我們必須採取這類的預防作法,這比照顧那些已經受到歧視的人更重要。HIV感染者的家人不需要分開煮飯或與感染者分開用餐。衣服可以一起洗;個人衛生用品如牙膏、舌苔刷、刮鬍刀等除外,其他的家用品則可共用。HIV並不會透過一般日常活動傳染。感染者不應該被差別對待,這樣反而會導致受到污名或歧視的感覺。
點此了解吉立亞醫藥如何透過亞太彩虹基金協助以HIV/愛滋病患為中心的計畫。